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云南省外商投资财产鉴定条例

时间:2024-07-08 02:59:3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00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云南省外商投资财产鉴定条例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云南省外商投资财产鉴定条例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1995年9月27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1995年9月27日公布施行)


第一条 为更好地引进和利用外资,维护投资各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云南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云南省行政区域内兴办外商投资企业及利用外资从事补偿贸易的外商作价出资的财产、外商投资企业委托外商从境外购进的财产,都必须依照本条例进行鉴定。
前款所称财产是指生产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办公用具、原材辅料、零配件及其他有形资产。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以下简称云南商检局)及其下设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以下统称商检机构),分别负责监督管理全省和所辖地区的外商投资财产鉴定工作。云南商检局设立及批准认可的涉外财产鉴定机构(以下简称鉴定机构)负责办理所辖地区的外
商投资财产鉴定工作。
经贸、外贸、财政、国有资产管理、工商、税务、海关、金融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外商投资财产鉴定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外商投资财产鉴定内容:
一、品种、数量、质量鉴定;
二、价值鉴定;
三、损失鉴定;
四、与外商投资财产有关的其他鉴定。
第五条 商检机构应当协助有关部门或者企业做好引进和利用外资工作,搞好市场调查,积极为中外各方提供咨询服务。加强对鉴定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 鉴定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
一、经云南商检局批准设立或者认可;
二、拥有与鉴定业务相适应的设备和信息资料;
三、有三名以上获得国家商检局资格认可的专职鉴定人员;
四、具有较完善的鉴定业务管理制度;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员开展鉴定业务,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依法开展鉴定工作;
二、接受国家商检局和云南商检机构的监督管理;
三、提高办事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鉴定工作;
四、不得泄漏与鉴定财产有关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五、与财产鉴定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鉴定人员应当回避。
第八条 外商投资财产的有关各方为鉴定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申请人应当在应鉴定财产到达使用地之日起20日内,向鉴定机构申请鉴定。
第九条 申请人在申请鉴定时应当填写鉴定申请表,明确鉴定目的、对象及鉴定要求、保密事项和违约责任等。如有特殊要求,则另立鉴定协议。
第十条 申请人在提出财产鉴定申请时,应当同时提供有关行政部门批件、财产目录、报关清单、合同、发票、装箱单、保险单、维修费用清单及设备技术文件等资料。
第十一条 鉴定机构受理鉴定申请后,应当遵循真实、公正、客观的原则,根据财产的现实状况、新旧程度、性能指标、技术参数及其重置成本和获利能力等因素,按照鉴定规程的要求对财产进行鉴定。鉴定标准和方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鉴定人员在现场查勘和鉴定时,应当对鉴定项目逐一核实,必要时可以要求申请人和其他财产关系人提供有关补充资料和说明。对需要保留现状的财产,经商检机构同意后,由申请人暂行封存。
第十三条 鉴定机构应当自接到鉴定申请之日起45日内向申请人出具鉴定证书。对需要安装调试的机器设备,鉴定期限自安装调试完毕之日起计算或在鉴定协议中商定。
第十四条 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应当包括证书种类、鉴定对象、鉴定目的、依据、方法、鉴定结论等主要内容,并由鉴定人员签名,加盖鉴定机构印章。
第十五条 鉴定机构出具的价值鉴定证书是证明被鉴定财产价值量的有效依据。会计师事务所依据价值鉴定证书对外商投资财产进行验资和财务审核。
第十六条 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可作为司法、仲裁、工商、保险、对外贸易、银行、税务、海关、审计、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判决、裁定、注册登记、索赔、理赔、评估、抵押、纳税、清算的有效依据。
第十七条 鉴定结论与申请人申报内容不一致的,以鉴定结论为准。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督促和协助申请人和其他财产关系人根据鉴定结论调整投资比例、投资份额、依法修改合同或者采取其它补救措施。
第十八条 申请人和其他财产关系人对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时,可以自收到鉴定证书之日起15日内向鉴定机构所在地的商检机构或者上一级商检机构申请复鉴。受理复鉴的商检机构应当自收到复鉴申请之日起45日内作出复鉴结论。申请人和其他财产关系人对复鉴结论仍
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复鉴结论之日起15日内按有关规定向国家商检局再次申请复鉴。国家商检局的复鉴结论为终局结论。
第十九条 申请人无正当理由不在本条例规定的期限内申请鉴定的、故意设置障碍妨碍鉴定工作正常进行的,由商检机构给予警告,并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处以应鉴定财产总值1%至5%的罚款。
第二十条 申请人伪造有关证单、票据,隐瞒应鉴定财产的真实情况的,由商检机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应鉴定财产价值1%至10%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骗取、伪造、变造鉴定机构鉴定证书的,由商检机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后果严重的,应加重处罚,直至处以相当于应鉴定财产总值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商检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商检机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 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员玩忽职守、延误出证,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伪造鉴定结果的,由商检机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取消其鉴定资格;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商检机构和鉴定机构违反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给申请人和其他财产关系人造成损失的,申请人和其他财产关系人有权依法要求赔偿直至提起诉讼。
第二十五条 鉴定机构办理外商投资财产鉴定业务,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向申请人收取鉴定费。
第二十六条 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云南省行政区域内投资的财产鉴定,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的具体应用问题由云南商检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5年9月27日

转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关于自治区城镇退伍义务兵和转业志愿兵安置意见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关于自治区城镇退伍义务兵和转业志愿兵安置意见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自治区民政厅《关于自治区城镇退伍义务兵和转业志愿兵安置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退伍士兵安置工作,政策性强,关系到社会和部队的发展和稳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巩固国防,支持部队建设,维护改革和稳定的大局出发,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切实做好城镇退伍义务兵和转业志愿兵的安置工作。



第一条 为合理分配安置任务,缓解“安置难”的矛盾,确保城镇退伍义务兵和转业志愿兵第一次就业,促进军队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 本意见适用于自治区所有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
第三条 继续执行“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的政策。由计委、民政等部门,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分配方案下达。安置到行政事业单位的退伍义务兵和转业志愿兵,所需编制、指标在自然减员或行政、事业编制中调剂解决。
第四条 本意见所规定分配安置的对象:系指服役期满(原3年,新《兵役法》规定2年)回原入伍户口所在地的城镇退伍义务兵;服役期满(原13年,新《兵役法》规定10年)回入伍时户口所在地和符合异地安置条件(在当地结婚,在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的转业志愿兵。
凡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农村籍退伍义务兵和异地转业志愿兵,不列入当地分配安置计划的范围。
第五条 各地下达分配安置计划的原则:
1.所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不分所有制性质和组织形式,都有接收安置退伍士兵的责任和义务,都要按照2-5%的比例接收安置退伍士兵。新建、扩建企业增加人员时,应预留不低于新增人员25%的比例安排退伍士兵,并将预留指标及时通告同级安置部门;
2.安置任务均衡负担原则。以当年安置总量、单位职工总数和经济效益优劣为参考,安置重点放在企业,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适当增加安置任务,濒临破产、停产和特困企业原则上不分配安置任务;
3.实行行业管理的部门和单位,要支持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配合当地安置部门,积极完成接收安置任务,不得拒绝当地安置部门分配的安置任务;
4.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成批招聘适合退伍士兵就业的职工时,参照新、扩建单位接收比例招聘退伍士兵,由负责招聘的有关行政部门负责预留指标,并及时通告同级安置部门,积极协调落实。
第六条 实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的措施。负有接收安置任务的单位,因种种原因难以落实当地安置部门下达的安置任务,自愿提供经济补偿的,参照新政发〔1998〕22号文第19条的规定,按当地职工上年年平均工资的3倍交纳转移金,划拨给当地安置部门指定帐户暂存,一是
转移给有能力多接收退伍士兵的单位,保证本人上岗;二是经同意转交给本人用于自谋职业,以后不再负责安置。对拒绝接收又不愿提供经济补偿的单位,要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
第七条 退伍士兵待分配期,由当地政府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原则发给生活补助费,最长时间为三年。城镇退伍义务兵12月底退役至次年6月底不计待分配期,7月1日以后不能安置上岗的计为待分配期;转业志原兵当年4月1日转业,8月1日以后不能安置上岗的计为
待分配期。生活补助费按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标准发放,纳入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于单位拒绝接收或接收后未安置上岗的,生活补助费由该单位负责发给。不服从组织分配和已自谋职业的不发生活补助费。
第八条 扶持和鼓励退伍士兵自谋职业。对经本人申请不再由安置部门安置,自谋职业的退伍士兵,由当地政府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各级工商、税务、金融、土地、卫生等有关部门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对已列入安置计划被接收单位拒绝接收其自愿自谋职业的,自谋职业经费由拒绝
接收单位转移金支付。对既不服从组织分配又不愿自谋职业的不予支付有偿转移金,超过三个月不办理手续者按待业青年对待。对未领取一次性补助费的,在2年内自谋职业不成的仍可申请安置部门给予安置。
第九条 各级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是退伍士兵安置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退伍士兵的安置工作。各级计划、劳动、财政、国(地)税、银行、工商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安置部门共同做好退伍士兵安置工作。
第十条 此意见下发后,各地可据此制定实施细则。



1999年6月10日

国务院批转人事部等部门关于部分专业技术和党政管理干部家属“农转非”问题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批转人事部等部门关于部分专业技术和党政管理干部家属“农转非”问题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同意人事部、国家计委、商业部、公安部《关于部分专业技术和党政管理干部家属“农转非”问题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九八0年,公安部、原粮食部和国家人事局对逐步解决高级专业技术干部和部分中级专业技术干部家属“农转非”问题作出了规定;一九八五年,国务院同意原劳动人事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意见,对解决北京地区的部分党政干部家属“农转非”问题规定了具体办法。这是贯彻落实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对解决部分干部的实际困难起到了较好作用。一九八七年,国家科委、公安部、商业部考虑到当时全国职称改革工作分步实施等情况,提出一九八三年九月一日以后新聘任或新任命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干部家属“农转非”问题,待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
全面展开以后,另行研究解决。鉴于目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已在全国普遍开展,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并使党政管理干部与专业技术干部在家属“农转非”政策上大体平衡,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本人享受探亲假待遇的干部,可在国家下达的“农转非”计划指标内优先解决其家属的“农转非”问题。
(一)被聘任或任命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含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干部;
(二)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获得国家级奖励的专业技术干部;
(三)取得博士学位的干部。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本人享受探亲假待遇的干部,可在国家下达的“农转非”计划指标内逐步解决其家属的“农转非”问题。
(一)年满四十岁、工龄满二十年、被聘任或任命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含任职资格)满三年,在发明创造、技术改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教学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或在经营管理方面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专业技术干部;
(二)年满四十岁、工龄满二十年、任副处长以上(含副处长)职务满三年,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党政管理干部。
对符合上述条件,在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工作,或工龄、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国家下达的“农转非”计划指标内优先安排解决其家属“农转非”问题。
三、解决家属“农转非”的范围包括:配偶及其十五周岁以下的子女(含不超过十八周岁的在校中学生)。
对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专业技术和党政管理干部,不得办理其家属的“农转非”。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辖市、地区行署的人事部门,要根据1989年《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农转非”过快增长的通知》精神,按照当地计划、公安、粮食、财政、劳动、人事等部门联合办公会议为贯彻本《意见》确定的原则,向计划部门申请干部家属“农转非”指标,并
负责归口审批。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直属单位的干部家属“农转非”,由干部所在部门报人事部审批;京外直属单位的干部家属“农转非”,由其户口所在地区的地(市)级以上人事部门审批。
五、符合规定条件的干部经批准家属“农转非”的,持本地区地(市)级以上人事部门的证明,经同级公安、粮食部门按户口、粮食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核后,到迁入地的公安、粮食部门办理具体手续;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直属单位的干部家属“农转非”,持人事部的证明,向北京市
公安局、粮食局申报户口、办理粮油供应手续。
六、解决部分专业技术和党政管理干部家属“农转非”问题,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照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应加强领导,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和下达的计划指标执行,严禁各行其是、弄虚作假、搞不正之风。各级人事
、公安、粮食等有关部门在认真审核办理干部家属“农转非”时,要加强协商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做到热情服务,并注意及时反映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共同努力做好这项工作。



1992年6月22日